兴义市2016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与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兴义市财政局' == '' ? '' : '来源:兴义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5-04-02 【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文   件    之   18


兴义市2016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12月7日在兴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兴义市财政局局长 刘 琼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16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一、收支预计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预算情况:2016年,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总收入预算数为803,400万元(兴义580,400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223,00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收入)预算数为377,800万元(兴义324,300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53,500万元),因2016年省州财税体制调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会议调整财政总收入预算数为811,290万元(兴义588,370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222,920万元),调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为369,810万元(兴义313,912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55,898万元)。

前10月收入情况:截止10月31日,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86,976万元(兴义500,821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186,155万元,分项明细见附表),为调整预算的84.68%,同口径增长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0,280万元(兴义252,777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57,50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3.9%,同口径增长5%。

收入预计完成情况:全年总收入预计完成811,290万元(兴义588,370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222,92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同口径增长8%左右,是2011年完成数268,068万元的3.03倍,2012年至2016年五年年均增长24.7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75,912万元(兴义313,912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62,0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2%,同口径增长9.8%左右,是2011年同口径完成数144,568万元的2.6倍,2012年至2016年五年年均增长21.0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各项转移支付约346,791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约232,265万元,调入资金4,192万元,上年结余149,404万元(主要为上年债券转贷结转),收入总计约1,108,564万元(兴义850,907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257,656万元)。

支出总体情况: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为60亿元(兴义53亿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7亿元),七届人大常委会第44次会议调整为592,010万元(兴义519,612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72,398万元),截止10月31日,累计支出450,954万元(兴义382,410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68,544万元,含上级专款,下同),同比增长18.4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上级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以及政策性增支等因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预计调整为62亿元,预计安排支出62亿元(兴义53亿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同口径增长4.5%(剔除2015年调入政府性基金及2016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州级统筹等因素)。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上解上级支出97,36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642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78,802万元,支出总计约1,105,813万元。收支相抵,预计结余2,751万元(兴义1,969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781万元)。

分项支出预计完成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1,79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0,297万元;教育支出150,76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1,29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82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243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6,98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1,14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6,801万元;农林水支出92,58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0,700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6,2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100万元;金融支出50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5,84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6,16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40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300万元;其他支出5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截止10月31日,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累计完成144,027万元兴义101,932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42,095万元),全年预计完成202,641万元(兴义157,600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45,04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8.95%左右,同口径增长27.89%左右。加上上年结余和债券转贷结转资金6,37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约10,000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约372,928万元,当年收入总计约591,942万元。全年本级支出预计完成215,796万元(兴义169,987万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45,809万元),为预算的108.36%,同口径增长13.79%左右,加上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76,146万元,支出总计约591,942万元。

以上财政收支预计执行数据中,含上级待安排的非固定专项补助及其他待定支出预计数,年终与上级财政部门结算完毕后,我们将按程序以决算数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及时报告。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挖潜,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全力加强收入调度。2016年5月,组建了兴义市财税收入调度小组,集中办公开展财税工作调度,并建立了财税工作日调度、日报告制度,调度机制进一步健全,确保了财政收入均衡入库、稳步增长。二是切实加大稽查力度。切实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的税务稽查力度及清欠力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违规减免,堵塞税收漏洞。目前,已清缴沙石行业纳税人197户,清理医院、学校、物业管理等行业发票管理783户,清理烟草零售行业等纳税人3,982户,清理浙兴商贸城、木贾物流城及桔山片区商贸行业纳税人8,076户。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以项目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项目最大限度的获得国家、省、州资金的支持和扶持。截止10月31日,全市共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13亿元。四是全面实施综合治税。建立起了“政府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信息支撑、司法保障”的综合治税新机制,出台了《兴义市依法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下发了土地税收专项治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行业、沙石等行业税收专项治理以及综合治税软件信息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性文件,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治税局面。截止11月中旬,已下达纳税通知书2万余份,通过综合治税征缴税款3.78亿元。

(二)着力改革,财政管理成效明显。一是“营改增”及分税制改革顺利推进。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全面实施,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兴义市“营改增”改革涉及纳税人共5,298户,结构性减税3.8亿余元。全面推开营改增后,增值税划分变动过渡方案顺利推行。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有效。出台了《兴义市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方案》、《兴义市政府性债务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和《兴义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规划》,为债务风险管控及存量债务化解提供了制度基础;坚持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控新增债务,认真做好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切实降低了我市政府性债务风险。三是PPP模式成功推行。2016年,兴义市建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工作联席会议制度;7月11日,兴义市威舍至鲁屯一级煤炭公路项目、五中新校区项目、立体停车场项目成功申报为省级第二批示范项目;7月25日,兴义市成功申报为贵州省PPP示范县;10月11日,兴义市沿湖公路改造项目和立体停车场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第三批示范项目;市级PPP子基金设立方案已全面完成。四是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快速搭建。成立了兴义市国丰民生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完成了贵州省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兴义分公司相关筹备工作,成功加入全省农业担保联盟,搭建了全市民生事业发展、“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担保服务平台。五是预决算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证了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考评机制逐步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共收回部门结余结转资金5,215万元,并按规定安排用于民生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六是公务卡改革全面启动。8月5日,兴义市公务卡改革全面启动,全市所有市直预算单位和乡镇(街道办)全部纳入公务卡改革范围,至10月31日,已激活开卡1,044张,公务卡结算支出314.2万元,占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24%。七是财政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财政标准化机房、财政协同办公系统建设顺利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村财乡代管”、“组财乡代管”、“校财局管”、“财务集中核算统一监管系统”等信息化建设工程快速推进,实现了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核算、决算的财政资金管理一体化数据闭环回路,财政“大数据”分析运用已成为理财的重要工具。八是政府采购行为更加规范。截止10月31日,共办理政府采购1,072次,节约资金1,043.8万元,资金节约率为5.02%。九是国有资产有效盘活。全面启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行政单位(含参公事业)公车评估、调配、拍卖、报废等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清产核资工作有序开展;国有资产资源整合、盘活和保值增值工作有序推进,自7月以来,已盘活国有资产7亿余元。

(三)着力惠农,财政支出保障有力。一是惠民政策落实到位。1至10月,通过“一折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11项惠农补贴共18,151万元;投入资金9,369.76万元,组织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15个(建成通组路220.19公里、人行步道58.73公里、垃圾处理项目16个、集中式饮用水保护项目5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19个、污水处理设施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922盏,建成其他便民设施26个),项目惠及20个乡镇(街道办),107个自然村寨,受益农户2.4万余人。二是民生支出稳步增长。在财政增收难、预算平衡难的情况下,确保了民生支出稳步增长。截止10月31日,全市教育文化、社保就业、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农林水等九大民生支出32.29亿元,同比增加 6.11亿元,增长23.31%,占预算支出总额的72%。三是农业综合开发有序推进。全年共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及产业化经营项目10个(新增灌溉面积1.13万亩,新增粮食产量50多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00余万元),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四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投入资金9.17亿元,重点支持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建设,大力改善了全市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资金筹措力度进一步加大,共向银行及非银行等金融机构多渠道筹集资金90余亿元,投入民生项目及重点工程,确保了全市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国际山地旅游发展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资金保障。

各位代表:2016年的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抓征管、促增收、强服务,财税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不断加强,在全面建设小康兴义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性债务偿还压力增加,潜在风险较大;财源结构不够合理,财源培植力度还需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7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预算安排

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目标,综合考虑营改增及省州财税体制调整等财政收支增减因素,201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数按86亿元安排(兴义62.37亿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23.63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6%左右。

根据收入结构分析,按86亿元的总收入与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兴义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收入)预算数安排38.79亿元(兴义32.39亿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6.4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同口径增长6%左右。加上预计体制补助、上级相对固定的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收入,扣除预计应上解上级的支出后,2017年预计财力5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相应安排59.3亿元(兴义52.1亿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7.2亿元),比上年预算同口径增长3.31%,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同口径增长2.37%。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保、扶贫、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等保民生支出占73%左右。

2017年,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预算数安排21.18亿元(兴义16.68亿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4.5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3.89%,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4.54%,按照“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原则,加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2.18亿元(兴义17.68亿元、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4.5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1.39%,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2.8%。

在具体执行中,随着年度内上级非固定专项补助的陆续下达,实际支出数将随之变化。关于年度中的预算执行情况,财政将及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

二、工作重点

(一)育财源,夯基础。一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财源。以新型载能、农特产品加工、新医药大健康、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500强企业入驻;实施大型企业倍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小微企业孵化计划,建成一批“双创基地”“众创空间”;不断盘活存量、扩张增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山地特色新型工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培育财源。以山地旅游为龙头,推动城市、景区、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兴义气候、空气、生态、海拔、纬度等组合优势,着力招商安商,大力培育和引进以旅游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和企业,围绕建设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培育新兴业态,形成山地旅游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财源。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大数据、大旅游、大扶贫、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财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造新供给,发展新动能。五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培育财源。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补“短板”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引进和培育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推动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加大财政投入涵养财源。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其他资金,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及招商引资前期经费投入力度,推动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项目为载体,夯实税源基础。

(二)强征管,保增长。一是不断创新征管方法。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和改进征管方法,进一步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和清欠力度,加强对生产经营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的跟踪管理和税收征管,加强对煤炭、烟草、石油、汽车销售等行业税收管控,做到以查促收、以查管收,应收尽收。二是着力盘活国有资产。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做大做强做活国有资产,充分挖掘资源性非税收入潜力。三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税。进一步创新综合治税工作机制,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征收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平,充分利用好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的采集、汇总、传递、分析和综合利用,强化税源管控,营造执法环境,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切实保障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调结构,促发展。财政资金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在推进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山地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七个方面给予倾斜。一是围绕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倾斜。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变”改革等民生领域脱贫工程上加大财政综合扶持投入,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围绕创建全域旅游城市培育新兴业态倾斜。重点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中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三是围绕构建山地新型工业体系发展新兴产业倾斜。重点在“一网、两区、三园”为核心的特色新型工业体系建设上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短板问题。四是围绕推进山地特色城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倾斜。重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五个绿色”小镇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五是围绕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倾斜。重点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产业规模扩大、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六是围绕推进“智慧兴义”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倾斜。重点在兴义大数据基地建设、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教育、运动康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七是围绕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倾斜。重点在实施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节能、打造绿色品牌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重改革,求实效。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收入与支出的预测性和计划性,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进一步强化预决算信息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形成预决算公开常态化、规范化;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推进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进一步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债务偿还机制、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按照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相关指标,科学设定风险指标控制区,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管好用好置换债券转贷资金,积极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债券发行等融资渠道,置换存量债务,减轻政府偿债压力,切实防控财政金融风险。三是广泛推广运用PPP模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进一步加强示范项目管理,完善市级项目库,督促现有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做好与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和贵州省PPP基金的对接,加快市级子基金的设立进度;做好示范项目的上级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加强PPP模式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四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增强有效中高端供给,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做好资源配置,根据市场需求方向配置财政资金,大力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五是深入推进公务卡改革。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确保公务卡强制结算占目录内公务支出总额的比率达到上级要求;加强财政协同办公系统的管理工作,加快推进财税库银税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积极推行非税收入电子缴款,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收入收缴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平。六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入推进部门综合绩效评价,扩大绩效评价试点范围,将民生资金和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重大项目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逐步推行绩效问责和评价结果公开,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增强花钱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七是健全和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始终把严肃财经纪律挺在前面,针对财政监督点多面广的特点,合理统筹监管资源,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民生行业资金安全检查,排查风险点,堵塞管理漏洞;充分运用财政大数据平台,整合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资产管理、监督检查、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监管手段,将财政监督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各位代表,中共兴义市第八届委员会已为全市人民绘就了宏伟蓝图,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与支持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税征收管理,为建设国际山地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附件:

1.名词解释

2.兴义市2016年10月财政总收入分级执行情况表

3.兴义市2016年10月财政总收入分部门执行情况表

4.兴义市2016年10月财政总收入分税种执行情况表   

5.兴义市2016年10月财政总收入分行业执行情况表(不含

义龙试验区兴义片区)  

6.兴义市2016年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7.兴义市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平衡表

8.兴义市2016政府性基金收支预计执行情况表

9.兴义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平衡表

10.兴义市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

附件1:

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财政体制和政策规定,给予地方政府的补助资金。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3.政府债券转贷:指上级财政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通过签订协议转贷给下级政府,下级政府需按协议按时归还,主要有一般债券转贷和专项债券转贷,特点是利率低,分期还款时限长。

4.调入资金:指为了平衡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从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及其他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

5.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6.综合治税:就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以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目标,以涉税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为载体,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信息支撑、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使税务部门更加有效地摸清税基、控管税源,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7.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6年5月1日起,改革范围扩展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至此,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8.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包括直接借入、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分为直接债务、担保债务和政府负有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9.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即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与社会资本方所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又被称为“公私合作”。特征是授予特许经营权、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10.“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

11.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强化绩效理念和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评价和应用,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12.绩效评价:指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3.结余结转:结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它分为滚存结余和净结余,其中滚存结余等于净结余加上年结转。结转是指结余中有专项用途、需在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支出部分。地方财政有结余或结转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央财政超收中大部分用于补助地方,因超收数额到年底才能较为准确预计,且其使用要严格按程序审批,因此有一部分要在年底和结算时才能下达,地方财政当年拨不出去,形成结余或结转;二是地方财政超收中有一部分资金当年拨不出去,形成结余或结转。

14.公务卡改革: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延伸,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务卡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是通过银行卡实现财政财务管理公开和消费透明的一种新型产品和制度创新。

15.部门预算: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预算编制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人大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它实行定员定额管理,采取“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坚持“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的编制原则。所有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筹安排。

16.国库集中支付:指由财政部门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核算和管理,按照不同支付类型,采用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方法,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商。

17.乡财县管:在保持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

18.村财乡代管:在坚持“四权”不变,即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不变、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权不变、村集体资金的财务审批权不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不变的基本原则下,由村“两委”委托乡镇(街道办)财政分局对村集体经济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管理,实行村财乡代管村用的管理方式。

19.组财乡代管:在坚持“四权”不变,即村民小组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不变、村民小组集体资金的使用权不变、村民小组集体资金的财务审批权不变、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不变的基本原则下,由村民小组委托乡镇(街道办)财政分局对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管理,实行组财乡代管组用的管理方式。

20.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从2016年开始,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把原来的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三项进行合并,统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其中80%的部分发放给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时有计税土地且当时负担农业税任务的农户,称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主要用于鼓励农户以绿色生态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20%的部分和今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增量资金,主要用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粮组织和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21.校财局管:将学校的财务和资产集中到县(市)区教育局直接或间接管理,是规范学校“收”、“支”、“拨”、“购”、“督”的有力举措,在保障学校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原则下,实行财务规范、专业和科学管理。

22.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将过去由财政部门供给经费,再由各个单位分散购买,转变为在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下,按照法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购买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

23.一折通:是指农户在银行办理的一本专用存折(卡),凡涉及按国家政策所享受的各种补贴都通过这本存折发放到农户手中。

24.“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的简称,即政府补助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对村级公益事业进行建设的一种方式。

25.农业综合开发: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原职能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代履行,2010年机构改革后划入财政部门。

26.众创空间: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把握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机遇,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27.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8.非税收入:指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征收、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以外的财政收入。

29.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30.脱贫攻坚·五个绿色:即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

31.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指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建立健全跨年度的、合理的平衡机制,实施依法征税,硬化支出预算约束,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

32.政府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33.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以往需求侧改革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指从过去着重强调需求扩张提供动力,转变到着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提供新动力。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5.财政大数据平台:是贵州省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大数据平台的简称,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大数据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等方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财政数据,用于支撑财政资金管理的编制、执行、核算、决算一体化环节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一体化数据处理平台。


附表:兴义市2016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与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pdf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