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兴义市财政局' == '' ? '' : '来源:兴义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5-02-25 【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

文   件   之    19


兴义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2月19日在兴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兴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多措并举增收节支,按期完成财政收入年度目标,民生类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风险隐患持续化解,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1,063万元,比2023年(下同)增收1,909万元,增长0.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各项补助收入479,690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94,773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35万元,调入资金9,700万元,上年结转55,073万元,当年财力及债券转贷收入合计1,492,234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40,258万元,增支15,298万元,增长1.85%。加上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99,72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9,995万元,调出资金10,000万元,专项资金结转下年支出2,259万元,支出合计1,492,234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47,960万元,减少106,892万元,下降16.32%。加上上年结余24,8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2,705万元,调入资金10,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754,301万元,收入合计1,409,784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28,545万元,减少16,415万元,下降2.20%。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26,669万元,上解支出31,081万元,调出资金6,700万元,支出合计1,392,995‬万元。结转结余资金16,789万元,按基金管理政策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万元,收到上级补助53万元、上年结余53万元,收入合计106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万元,专项资金结转下年支出102万元,年末无结余。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保基金保险费收入51,490万元,利息收入99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5,154万元,转移性收入268万元,其他收入8万元,加上年滚存结余66,686万元后,收入合计124,598万元。社会保险待遇支出43,556万元,其他支出13万元,转移性支出358万元,支出合计43,927万元。收支相抵后,年末结余80,671万元,按社保基金管理政策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五)政府性债务情况

省级下达债务核定限额428.19亿元,年末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25.27亿元,债务余额未超过下达限额。

各位代表,当前年度结算尚在办理过程中,相关数据还会发生部分变化。待省州财政批复年度决算后,我们将按规定及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决议和审议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存量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强化预算收支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防财政运行风险,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助推全市经济在顶压前行、负重前行中持续回升向好。

(一)深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培育增量财源。一是推动产业体系建设。推进落实“12345+N”高质量发展工作路径,聚焦“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抢抓产业发展“风口”机遇,用好用活“强中心城区”政策,在发展康养产业、城市建设运营、园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安排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前期经费和工业信息化等专项资金约570万元;争取新增一般债券资金4,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22,474万元、增发国债资金16,542万元、超长期国债资金3,025万元,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亿元、“四化”等产业基金资金2.3亿元,有序推动“两重”“两新”项目建设。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16.2亿元,办理留抵退税3,120万元。申报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409.7万元,用于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小微和“三农”企业融资发展。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1,522.86万元,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178笔80,750.9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32笔10,019.98万元),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深入推进税收共治。以财税固本强基行动为抓手,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综合治税效能,电力、金融、烟草三个重点行业税收同比增收15,377万元,增长6.36%;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税收同比增加2,703万元,增长6.8%。

(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安排教育支出3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4%;支持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保障,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落实学生资助政策11,940.55万元、营养改善计划经费8,756.3万元。二是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统筹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5,889万元,本级预算安排县级财政衔接资金17,273万元,推进种植业、畜牧业、生态渔业等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储备粮油补贴等资金26,965.99万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投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2,427万元,实施公益项目187个,太阳能路灯安装5603盏、维修4141盏,新建通组路、串户路47508米,硬化农村文体场所8960平方米,提升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惠民惠农补贴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动惠民惠农补贴通过“一卡通”发放5.72亿元,惠及群众115.47万人次。三是织牢社会保障网底。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9,714.02万元,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808元/月、6,852元/年;本级筹措补助资金1,631.5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158元(65岁以上提高至160元)。四是支持基层基础“强双基”。贯彻落实深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部署,新增每村6.4万元、每个城市社区10万元补助,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基层干部获得感、幸福感。

(三)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重点风险一是全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精准编制“三保”需求并足额纳入预算,加强财政运行监测及风险应急处置,优先保障“三保”,硬化“三保”预算刚性约束,全年“三保”支出59.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94%。二是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入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强化政府法定债务管理,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发行的再融资债券资金,有序化解隐性债务、降低成本,有效缓释偿债刚兑压力。健全工作机制,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压降和转型,加强隐性债务项目资产管理,强化债券资金全流程管理。三是全力夯实社会稳定基础。统筹安排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应急处置等资金6,458万元,有力推动平安建设、防灾减灾、预防电信诈骗等工作。

(四)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申报、审核安排和执行充分结合财力实际和工作实际,逐步建立政策决策、项目清单、预算保障、项目落实“四位一体”的财政资金运行和保障机制;强化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及执行中的运用,加强动态监控管理,防范财政资金违规使用,把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二是推动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高新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推动乡镇(街道)财政管理运行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财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和资产安全。三是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全面落实省、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压减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1,887万元,为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腾出更多财力空间。四是全面加强财会监督。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对2家市直部门、2家国有企业和2家代理记账机构实施财会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开展代理记账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查处5家无证经营公司。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长期挂账问题集中整治,对32个乡镇(街道)、7个市直部门往来款长期挂账问题开展实地督导,严肃财经纪律。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帮助支持的结果。在此,对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三、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本级预算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贯彻落实“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和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部署,推进落实“12345+N”高质量发展工作路径,始终聚焦“贵州西部新兴产业集群地、一流旅游城市”定位,深入推进“产业强市”计划,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激发活力、稳定预期、防范风险,促进财政健康平稳可持续运行,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综合研判全市经济形势,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同口径增长2%安排,预计为35.73亿元。加上预计的上级转移支付收入41.26亿元、上年结转0.23亿元和调入资金3.3亿元,扣除预计的上解支出3亿元后,2025年预计财力为77.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建议相应安排76.88亿元,剩余0.64亿元结转下年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数按31.2亿元安排。加上政府性基金转移性收入0.35亿元,上年结转结余1.68亿元,收入合计33.23亿元。扣除上解支出1.12亿元、调出资金3亿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0.72亿元后,建议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7.96亿元,剩余0.43亿元结转下年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数为0.5亿元,加上上年结转0.01亿元后,建议相应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51亿元,年末无结余。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保基金保险费收入预算数为5.14亿元,加上预计的财政补贴收入0.56亿元、利息收入0.09亿元、转移性收入0.03亿元,以及上年滚存结余8.06亿元,收入合计13.88亿元。建议相应安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68亿元,转移支出0.03亿元,支出合计4.71亿元,收支相抵后结余9.17亿元,按社保基金管理政策结转下年使用。

年度预算执行中,上级非固定专项补助下达后,实际支出数将随之变化,关于年度中调整的预算执行情况,我们将及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25年财政主要任务

2025年,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财政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持续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统筹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肃财经纪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财源建设。一是大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在发展中涵养税源、培养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充分利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全力抓住中央增加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券、支持提振消费、支持“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机遇,配合职能部门扎实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加强重点支出保障。坚决把“三抓”工作作为今年经济工作“头号工程”,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重大项目建设“5+3”工作机制服务保障,合理加快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使用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支出进度与实际需求更加衔接匹配。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确保各项重大战略任务得到有力保障。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开展采购人设置差别歧视条款等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实施财政补助政策,最大限度用好直达资金。努力做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发挥好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担保费率、反担保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一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基层“三保”的有关精神,坚决扛牢“三保”保障责任,合理确定“三保”范围标准,确保使用稳定、可靠的财力足额安排“三保”支出,在预算执行中加强库款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要。全面加强事前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支出标准与财力相匹配。二是着力加强收支管理。围绕预期目标科学合理组织收入,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加强国有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清理盘活资源资产和闲置沉淀资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三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政府法定债务管理,将到期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全额纳入预算安排。用好用足增量政策,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压降转型,通过清理整合、兼并重组、市场化转型等方式,合理压缩企业法人户数和管理层级,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市场运营能力。

(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统筹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贯彻落实“六六就业稳岗计划”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二是全力推进教育事业。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支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生资助等。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三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力保障筹资责任支出需求。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一是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保持“严”的基调和“紧”的态势,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扎实做好支出预算编制,推动财政资金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焦,有力有效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落实州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求,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严格执行收入分享政策,进一步规范黔西南高新区财政体制。三是推进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估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以绩效自评为基础,夯实重点领域的财政绩效评价。

(五)全力强化依法理财,加强资金规范管理。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自觉依法接受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预算,维护预算法权威。二是持续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提升动态监控效能,围绕重点领域、关键问题持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坚决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破坏财经秩序的问题。三是深入推动财会监督。全面落实贵州省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部署要求,绕重点领域、关键问题持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坚决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破坏财经秩序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行政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扎实做好财政保障,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开拓进取、奋勇攻坚,为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兴义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附件:

1.名词解释

2.兴义市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明细表

3.兴义市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明细表

4.兴义市2024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执行情况明细表

5.兴义市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执行情况明细表

6.兴义市2024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情况明细表

7.兴义市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执行情况明细表

8.兴义市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执行情况明细表

9.兴义市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执行情况明细表

10.兴义市2024年转移支付执行情况说明

11.兴义市2024年债务情况说明

12.兴义市2024“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13.兴义市2024年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14.兴义市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明细表

15.兴义市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明细表

16.兴义市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基本支出经济分类

明细表

17.兴义市2025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明细表

18.兴义市202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明细表

19.兴义市2025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明细表

20.兴义市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明细表

21.兴义市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明细表

22.兴义市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明细表

23.兴义市2025年转移支付预算情况说明

24.兴义市2025年债务情况说明

25.兴义市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26.兴义市2025年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附件1:

名 词 解 释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保持年度间政府预算的衔接和稳定,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般公共预算储备性资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根据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安排或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为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超收收入管理,比照财政部的做法,我省从2007年起建立了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度中除因政策性增支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办理追加支出事项,对于年度中确需追加的支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执行。年底省本级超收、新增财力(含结余)等一并补充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作为省本级政府预算的储备,次年调入平衡年初预算,为建立跨年度平衡机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发挥了“以丰补歉,盈余填亏”的重要作用。

调入资金:指为了平衡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从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及其他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

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对下级政府无偿的资金补助。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结余结转:结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它分为滚存结余和净结余,其中滚存结余等于净结余加上年结转。结转是指结余中有专项用途、需在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支出部分。地方财政有结余或结转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央财政超收中大部分用于补助地方,因超收数额到年底才能较为准确预计,且其使用要严格按程序审批,因此有一部分要在年底和结算时才能下达,地方财政当年拨不出去,形成结余或结转;二是地方财政超收中有一部分资金当年拨不出去,形成结余或结转。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需由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两类。一般债务是指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专项债务是指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

政府债务限额:是指政府债务的规模上限,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其中全国地方政府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债务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总限额内,根据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确定后报国务院批准下达各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依照财政部下达的限额,提出本地区政府债务安排建议,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省级政府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财政根据市、县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统筹地区建设投资需求提出本级及所属各市县当年政府债务限额,报省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市县级政府。

综合治税:就是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以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目标,以涉税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为载体,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信息支撑、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使税务部门更加有效地摸清税基、控管税源,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直达资金:就是直接到达的资金,通常指中央政府直接拨款到地方的资金,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直达资金建立在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上,资金直达可以避免资金的层层审批,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惠农补贴集中统发:2023年,省财政厅等十六个部门印发《省财政厅等十六个部门关于印发〈2024年贵州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集中统发省级目录〉的通知》(黔财基〔2023〕20号),继续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涉农补贴资金集中统发改革,将原分散由财政、农业、民政、卫计等各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并发放的财政涉农补贴资金,改革为县级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县级财政部门负责集中发放。在条件成熟时分期分批逐步将已锁定的“贵州农信财政惠农‘一卡通’”替换为社会保障卡,由财政部门督促代理发放金融机构,通过涉农补贴“一卡通”按照“管理部门+补贴名称+补贴金额”明晰记录发放到户到人。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的简称,即政府补助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对村级公益事业进行建设的一种方式。

“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四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四区一高地”: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将过去由财政部门供给经费,再由各个单位分散购买,转变为在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下,按照法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购买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绩效评价:指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附表:兴义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pdf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