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现辖10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3个乡,144个村委会、49个社区居委会。
兴义市行政区划 | |||||
街道 |
桔山街道 | 坪东街道 | 丰都街道 | 木贾街道 | 下五屯街道 |
万峰林街道 | 黄草街道 | 兴泰街道 | 洒金街道 | 马岭街道 | |
镇 |
威舍镇(威舍开发区) | 乌沙镇 | 敬南镇 | 南盘江镇 | 鲁布格镇 |
清水河镇(清水河开发区) | 泥凼镇 | 白碗窑镇 | 七舍镇 | 捧乍镇 | |
仓更镇 | 三江口镇 | 猪场坪镇 | 则戎镇 | ||
乡 | 雄武乡 | 洛万乡 | 沧江乡 |
三叠纪时期(2亿年前),兴义就有最古老的海面滑翔脊椎动物“兴义飞鱼”和爬行动物“贵州龙”等存在。境内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猫猫洞遗址就有古人类“兴义人”繁衍生息。
战国时期,兴义属夜郎国。
秦代设吏属象郡。
西汉元鼎(公元前116-111年)年间司牂牁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南部将李恢率军“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以功封汉兴亭侯,始设汉兴县于今市境。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设附唐县于市境,为盘州治,系戎州都督府所辖之羁縻州。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
明代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始隶贵州。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为兴义府,统辖盘江八属。嘉庆三年(1798年)置兴义县,改隶兴义府、添巡检分治捧乍。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辖贞丰州(今贞丰县及望谟县部分)、册亨州(今册亨县)、普安县(今普安)、新城县(今兴仁)、安南县(今晴隆)、兴义县(今兴义)和捧鲊巡检(今兴义捧鲊镇)。
民国二年(1913年),兴义县为大县,属贵西道。六年(1917年),兴义县为郎岱审检厅兼管。是年,贵西道署由安顺迁毕节,兴义县仍属贵西道。十二年(1923年)撤贵西道,兴义县直属省公署。二十一年(1932年)3月,兴义县划分为7区,7乡、6镇。二十四年(1935年)12月裁撤捧乍分县并入兴义县。二十五年(1936年)3月,全县改划为9区,56联保、266保、2634甲。三十四年(1945年)裁撤区署,各乡镇直属县政府,全县划为2镇、28乡、251保、1988甲。
1949年12月,兴义解放。
1950年,将民国时期所设保甲改为行政村组,全县划分为7个区,30乡镇、250村。 1951年11月,兴仁专区党、政、军机关迁兴义。辖10县。
1952年12月,设兴义专区(兴仁专区改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兴义专区)。
1956年。将盘县所属阿衣乡大部分划归兴义县,原属安顺专区的郎岱县划归兴义专区。同年7月,撤销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属安顺专区。
1965年,复设兴义专区,专署驻兴义县。将安顺专区所属兴义县、兴仁县、盘县、普安(驻盘水镇)、晴隆(驻莲城镇)5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册亨、安龙、贞丰4县划入兴义专区。
1965年11月,设盘县特区。兴义专区辖9县、1特区。
1970年,兴义专区改称兴义地区。
1981年9月21日,撤销兴义地区,于1982年5月1日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原兴义地区的行政区域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域。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兴义县。
1987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兴义撤县建市。
1988年3月1日,正式成立兴义市。
1992年兴义将原10个区56个公社撤并建为26个乡镇、373个村。
2000年,兴义市辖21个镇、5个乡。
2003年8月2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兴义市黄草坝、坪东、下五屯、桔山4个镇、设置黄草坝、坪东、下五屯、桔山4个街道。
2017年,兴义市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5个乡,143个村委会、45个社区居委会。
2023年,兴义市现辖10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3个乡,144个村委会、49个社区居委会。
兴义物华天宝,物产富饶。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属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峰丛地貌,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国第二个“金三角”,探明煤炭储量7.77亿吨,周边50公里范围内煤炭储量100亿吨以上。有金、铁、锑、钿,铜、汞、砷、硅、石英石、冰洲石,萤石、白玉石10余种矿产极具开发价值。市境水能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97条,大中型水库5座,蓄水量100多亿立方,水库与城镇、园区相邻,用水方便充足。兴义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电力通道和枢纽,地方电网实现了兴义、义龙、兴仁、安龙、贞丰五个县(市)和义龙新区间的220kV环网供电,较大地增强了地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兴义石斛、名贵兰花、金银花、生态绿茶、天然植物香料等中药材和生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投资开发前景。
兴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兴义地处珠江上游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结合部,距贵阳280公里、昆明290公里、南宁480公里,位于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该区域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可同时承接贵阳、南宁、昆明三个省会城市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多重辐射,境内南(宁)昆(明)铁路及汕(头)昆(明)惠(水)兴(义)等四条高速横贯市境,兴义环城高速如期建成,盘(县)兴(义)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兴义万峰林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多个城市航线,正在积极筹划开通国际航班。连接珠江的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西南成品油及天然气管道工程建成投用,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全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互联互通。
人口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兴义市全市常住人口101.4万人(户籍人口96.49万人)。
民族
兴义市有布依族、苗族、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35个民族在此居住。
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2.4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9.69亿元、219.47亿元、33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7.1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975元、18370元,增长3.9%、7.9%;2023年综合经济实力排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20位。
聚焦“成果巩固、示范引领”促衔接,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围绕“两好两上升”和“两率一度”,常态化开展“3+1”保障问题排查整改,落实落细防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918户3382人。大力实施“产业联动、项目带动、稳岗就业、政策落实”等增收措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评估考核,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探索扶贫项目资产“359”管理模式,清理登记确权扶贫资产3653个50.3亿元,盘活闲置低效扶贫资产项目43个,扶贫资产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栗坪社区获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物业管理示范社区,并入选全省唯一一个完整社区建设全国试点。“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完成村庄规划编制34个。投资4231万元,持续推进36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新(改)建农村户厕3040户,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3套,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新时代文明“积分超市”实现全覆盖,乌沙镇、威舍镇发哈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保护,生态优势持续厚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扎实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安全“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完成113家企业162个隐患问题整改,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5起,生态环境安全总体可控。桔山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完成木贾三组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综合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4%。扎实推进2.1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管,安全利用率达100%。深入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万峰湖保护条例》,完成《黄泥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编制,主要河流出境断面、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万峰湖(贵州段)获评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扎实推进“林长制”,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31.5亩、人工造林0.6万亩、退化林修复5.26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无废城市”创建扎实推进,鹏昇三期、华腾矿渣微粉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义龙新区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9%。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77.25万亩,实现总产值19亿元。
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强支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新型工业化蹄疾步稳。紧盯“一核两区”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振华三期、松浦磷酸铁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晖阳、东岛、鑫茂三个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建成投产,负极材料总产能达12万吨,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技改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必晟矿业、元豪铝业、圣鑫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以铁合金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整体能耗强度降低20%。扎实开展“六个一批”工程,承龙煤矿、久兴煤矿技改扩能有序推进,兴富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兴发煤矿建成投产,完成原煤生产121万吨,电煤保供113万吨。清水河、威舍毛家坡新型化学储能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全年火力发电达144.8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8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46.78亿元。义龙新区工业投资占比达75%,作为全州工业主战场的功能和定位进一步凸显,获评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单位。
兴义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州“两会”部署的工作任务,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战略,紧扣市委“12345+N”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强市”计划,大力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全力打造“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谱写兴义义龙现代化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旅游产业化提质增效。积极抢抓旅游复苏机遇,全年接待游客3327.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3.65亿元,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16位,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纳灰河滨河生态产业长廊建成投用。万峰林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并列入创建名单,阳光谷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云屯公园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云屯·沐云温泉度假酒店投入运营,入选国际山地温泉康养旅游先行示范点。成功盘活玉皇顶、义龙棒垒球体育公园2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民宿经营主体突破240家,5家民宿入选2023年“多彩山居·醉美心宿”贵州十佳民宿,民宿品牌效应持续释放。乌沙镇、则戎镇安章社区、鲁布格镇新土界村获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万峰林徒步线路入选中国户外运动精品徒步线路。成功举办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万峰林半程马拉松等系列赛事活动,获得多方好评,“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40年,是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全面小康的40年,也是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的40年。
经济增量规模显著扩大。4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推进改革,我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兴义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7028万元迅速跃升至近年来的450.0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9年的128倍,年均增长12.6%,经济总量位居全州第1位、全省18个城区方阵第6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1.0:24.0:25.0;到1993年,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0:50.9:23.1;到2009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0:39.2:48.8;近年来,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34.8:56.1,与1979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98%,提高28.78个百分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5974万元增加到近年的68.61亿元,是1979年的114.85倍。农业增加值从1979年的3585万元增加到近年来的43.71亿元,是1978年的121.9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之初,兴义市主要以供水供电等民生国营工业经济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改革40年来,逐渐演变为以煤炭、电力、冶金、白酒等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经济,工业实力显著增强。197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857万元,1991年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03亿元,1996年超过10亿元,达到10.59亿元,到2017年开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7.50亿元。近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3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8%,引进新能源发电企业2家,生物质能发电企业1家,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投资逐年扩大,基础设施变化巨大。197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有130万元,1985年达到1198万元,1993年达到1.61亿元,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跨越,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23.01亿元,近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31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
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65.32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79亿元;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444元、13407元,分别增长9.5%、11%,增速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全省18个城区方阵排名第四。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至560亿元,年均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720元、16000元,年均增长8.4%、10%。探索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2.15亿元,年均增长11.2%。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考核居于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2022年,全市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7.9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8.26亿元、227.35亿元、322.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1.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8.74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329元、17023元,增长4.2%、6.3%;综合经济实力排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9位。
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2.4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9.69亿元、219.47亿元、33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7.1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975元、18370元,增长3.9%、7.9%;2023年综合经济实力排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20位。
新型城镇化内涵升级。深入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完成《兴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北环线、金州大桥、盘兴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湖南街、街心花园、大佛坊等5个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实施。改造棚户区3915户、老旧小区90个、背街小巷500条,新建(改造)地下管网123.37公里。将军环线上品湾段、甘河路等5条市政道路建成投用,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000余个、新能源充电桩200余个。争取“保交楼”项目资金15.15亿元,樾山府、海天阳光城等25个项目14916套住房顺利交付,有效化解恒大、公园里等一批问题楼盘。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全省“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城镇品质持续提升。成功打造公园里、万鑫广场等一批消费场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持续丰富完善,马岭河夜间消费集聚区获评“省级商业步行街”“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